在每個城市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這個城市起得最早的人,也是最辛苦的人,他們是城市的“美容師”,正因為有了他們的辛勤付出,城市才變得干凈、整潔而美麗。
在宿遷市泗陽縣,就有這樣一位出色的城市“美容師”,她就是黨的十九大代表、泗陽縣城區環衛管理所原副所長陳金梅。她35年如一日,堅守在“三百六十行”里最臟、最苦、最累的環衛一線,每天凌晨5時至晚10時帶頭清掃街道,負責路段一直是“示范路段”;她幫助困難職工30余戶,捐款捐物達數萬元。她身上“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臟、不為名、不為利”的敬業奉獻精神,展示著新時代環衛工作者的精神風范。
現在,陳金梅雖然已經退休了,但是她仍會來到以她名字命名的陳金梅工作室,擦拭座椅、閱讀書籍,整理自己以往的宣講稿,與約好到此的環衛工人談話交心等。
“從拿起掃帚的那一天起,我就把城區清潔當事業,發誓一定要做好?!?986年,初中畢業的陳金梅干起了環衛工。春夏秋冬,陰晴雨雪,城區哪里最臟、最難清理,陳金梅的身影就會出現在哪里。她負責的路面都是游客出入最頻繁、居住小區最密集、商業廣場最多的路段,而她無論掃哪段路都是免檢“產品”。她把一條條馬路當作藝術品,把普通的環衛工作做到了極致。5公里長的運河風光帶路段,游客多、居民小區密集、商業廣場多,環境臟亂,市民反映最多,保潔任務是異常艱巨的。但陳金梅接手后,她一天巡查6次。路段臺階多,車子不能騎,只好步行,短短兩個月,她便磨壞了4雙鞋。巡查時,她總是隨身帶著抹布、洗衣粉和小鏟子,看到有垃圾桶臟了,立即擦洗;地上有雜物,立即撿起;發現地上有油污,就趴在地上擦,直到擦干凈為止;遇到動物糞便,就用小鏟子鏟掉掩埋在樹底下。在她和隊員們的悉心呵護下,運河風光帶干凈整潔,成為城區環衛的“模范路段”?!白鳛辄h員,只要我能做到的,你一定能做到;只要你能做到的,我一定會做的比你更好!”多年來,陳金梅每天堅持第一個到崗,最后一個離崗,對隊員們的要求不是給我上,而是跟我一起上。
陳金梅對工作近乎“苛刻”,是公認的“拼命三郎”,但對需要幫助的人,卻充滿了感情,成為困難職工的“貼心人”。家庭并不寬裕的陳金梅,生活中充滿了愛心,看到有工人冬天不穿襪子,她就去商店買幾雙悄悄放進三輪車。有工人生病,她都要去看望。在每周四早上結束清掃,陳金梅都會和隊員聚在一起開個20多分鐘的“晨間談心會”。如果有環衛工傾訴工作生活上的煩惱,陳金梅就會積極給他們出點子、拿主意,代辦事務。真摯的關心和幫助,使她贏得了隊員們的尊敬和愛戴,很多人都親切地稱她“大姐”。每遇到捐款、獻愛心活動,陳金梅總是積極響應,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
“做環衛路上的‘螺絲釘’,我無怨無悔!”陳金梅秉著一顆堅守崗位之心,攜著一份服務群眾之念,獲得了一份份來自國家、省、市、縣的榮譽。這其中包括“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江蘇省勞動模范”等等。面對這一重重的信任,她說:“我們只是用我們的辛勤指數換來百姓的幸福指數,為我們的城市更美更靚更文明,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p>
30余年如一日,陳金梅以小善凝聚大愛,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著新時代環衛工作者的精神風范。陳金梅把自己的整個青春都撲到了環衛事業上,更把服務群眾的宗旨貫穿到工作始終。她說,無論多么平凡的崗位,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夠成就一路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