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1982年出生在錦州,畢業之后,在上海打拼,做一名銷售,業績挺好的。
有一天,遇到個十七八歲的男生跑來要了她的聯系方式,她對他的第一印象還蠻好,覺得是個挺聰明的人。后來了解到,他叫陳龍,是揚州寶應人,來上海打工受到裝潢公司老板的賞識,學著做監理。沒過多久,張晶晶回了東北,沒想到陳龍居然很大膽的追來了,還跟她表白,兩個人就在一起了。
快結婚的時候,張晶晶父母去寶應子嬰河訪親,發現陳龍家條件不好,也沒啥收入,張晶晶堅持回到上海發展。不久張晶晶懷孕了,為了給孩子穩定的生活環境,她回東北老家待產,老公陳龍就嘗試在遼寧重新找工作,但沒啥收獲。張晶晶問他能干些啥,他不假思索,自信滿滿地說自己會養羊。原來陳龍的外公外婆和母親祖祖輩輩養羊,他從小就跟羊有緣分,羊兒看見他都會跟著他跑。
張晶晶當機立斷,讓老公陳龍獨自回子嬰河養羊,陳龍接受了10個月的“組織考驗”,堅持不下來,陳龍無奈中重返東北,勸說張晶晶一起養羊。張晶晶還是想支持他的,于是她們兩個把孩子留在東北,回到子嬰河,大刀闊斧地開始養羊。
她們養的是黑山羊,黑山羊享有“亞洲王羊”的美稱,膠原蛋白是普通羊肉的3倍,脂肪含量低,肉味甘,味道鮮美,又被譽為“肉中嬌子”。創業初期,陳龍只有3000元錢,張晶晶父母幫她們籌集了十萬塊錢。人家春節穿新衣,串門打牌,張晶晶都是穿臟兮兮的舊衣服,早早晚晚、日日夜夜蹲在羊舍里,打掃、沖洗、手持奶瓶,不辭辛苦地逐一喂食小羊羔。面對創業中的困境,家人曾拎出農藥瓶威脅張晶晶不準再養羊。后來事業小有成就的時候,陳龍說:功勞都要算我老婆的,她跟我吃了很多的苦,沒有她的付出,和堅持,就沒有今天。陳龍家過去是傳統養羊的模式,積累了一大本厚厚的經驗資料。
張晶晶仔細研讀過這些資料,反復試驗,曾投入一百萬元資金研究試驗生態健康養殖和疫情防治,結果血本無歸。但是張晶晶有自己的原則,任何一個黑心商販都買不走張晶晶家半只帶病羊腿,所有病疫的羊只張晶晶都親自監督深土掩埋,絕不會流向市場、流向餐桌。
張晶晶現在采用科學的節省人工飼養法,人均飼養量達1000只,高床養殖、自動飲水、羊舍全年無需打掃,羊糞便實現無公害處理。種羊繁育、肉羊養殖、養肉制品等網上供應、餐飲門店直營,業務蓬勃發展,市場欣欣向榮。
如今寶應黑山羊已覆蓋江蘇、安徽、浙江、福建等國內大部分省份及地區。張晶晶對市場的洞察力還挺強,信息敏感度高,又善于交際溝通。以前走南闖北的時候結識過一位在部隊里搞信息化的工程兵,他說現在是信息化時代,要利用電腦建網站,把自已養殖的羊掛到網上去,讓全國各地的人都知道你有羊,將會收到各種信息反饋。經過這么一點撥,我開始利用網絡把事業做大,建立了一個網上商城進行銷售,通過微信平臺維系客戶,產品供不應求、合作絡繹不絕。
自2009年開始網絡銷售至今,快遞零退單、零破損、零差評,從分割到打包發貨,做足每一個細節,客戶的復購率非常高。為了實現產、供、銷一條龍,張晶晶又開了一家直營店,做寶應第一家湯羊火鍋。她的東北家人,為了支持她的事業,也定居到了寶應,協助打理她的餐飲店。現在她們從養羊的羊倌兒已經成為了“寶應縣子嬰河黑山羊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的經紀人,年銷售600多萬,羊肉產品通過了T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合作社是全省唯一的黑山羊種羊場。合作社發展成員60戶,幫助5戶農戶脫貧。帶動就業人數80人,婦女占80%。社員人均收入3.6萬元,增加收入75%。2018年被評為江蘇省畜牧業生態養殖示范場、江蘇省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2019年,在寶應縣婦聯的推薦下,張晶晶參加了第三屆揚州市“巾幗夢圓新揚州”創業創新大賽,榮獲二等獎,她本人也被授予“揚州市巾幗建功標兵”的榮譽稱號。2020年疫情期間,張晶晶在和丈夫商量后,決定讓羊湯也“逆行”,只要氣溫零下,就為卡點的執勤人員免費送羊湯!夫妻兩人每天熬羊湯、送羊湯保證每晚有熱騰騰的羊湯能送到執勤人員的手中。
作為一個城市姑娘,選擇嫁給寶應農民,她也沒想過要干出轟轟烈烈的大事,沒想過要賺多少錢獲取什么名利,她只想把眼前的事做好,把自己的家庭日子過好。她堅信,每個家庭只要勤勞一些、務實一些,就一定能過上幸福的好日子;創新一點、開闊一些,就一定會覺得生活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