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生長,水光瀲滟,一眼望去景象怡人。上天降四時,土地生財富。勤勞智慧的里下河人精確把握著時節更替規律,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播種希望,靜待豐收。海安市墩頭鎮婦聯執委、新海村婦聯主席邰俊琴正是這樣一位扎根基層、守望鄉土、逐夢阡陌的里下河人。
共話黨史 紅色基因代代傳
“作為婦女群眾的代言人,黨委政府和百姓之間的架橋人,應該帶頭學黨史,樹立正確的黨史觀,堅定自身理想信念。黨史就是最好的教科書啊!”邰俊琴認真學習黨史讀本,積極參加各類專題活動,主動聯系雙溪小學組織部分留守兒童在退役老兵湯志發家里上了一節生動的黨史課。湯老以自己的經歷為出發點,講述了自己入伍時的期待、參加抗日戰爭的激動和艱辛、退役時的失落以及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決心。邰俊琴也結合自身經歷講述了學黨史的心得體會,鼓勵孩子們樹立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的堅定信念,以史樹德、以史增智,激發學習熱情,勵志成才,爭做時代新人。
守望鄉土 心系百姓辦實事
由于長期在農村基層一線工作,邰俊琴積累了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對生她養她的這方水土充滿著深情,也時刻關注著村民的生存環境、生活困難、發展難題。她經常走組入戶了解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新海村24組的磚瓦結構的老舊閘站和排澇站,原先主體已破爛不堪,無法滿足防洪防澇的要求,存在極大安全隱患。邰俊琴知道后立即向有關部門反映,爭取閘站拆建機會。讓邰俊琴感到欣慰的是,此閘站已被列入拆建計劃,目前主體正在施工,預計今夏汛前完工。邰俊琴時常到施工現場查看工程進度,她說道:“只有問題得到解決,我的心里才能松口氣。”
逐夢阡陌 鋪就致富新道路
新海村地處里下河腹部、具有典型水網形態等特征,總耕地4420.3畝。隨著農村老齡化加劇,留在村里的老人種著幾畝薄田,收入甚微。邰俊琴提議要充分彰顯里下河生態特色、文化特色、產業特色,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全力打造“里下河特色水美鄉村”品牌。她利用自身優勢,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帶動、串珠成片的工作思路,主動聯系養螃蟹養殖戶,幫助流轉土地500多畝,帶領養殖戶成立專業聯社,帶動附近村民“再就業”。每年金秋十月,在螃蟹養殖塘口,每天都會看到蟹農加緊收獲螃蟹銷往市場的忙碌的身影。如今螃蟹已成為農地流轉的“致富寶”,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香餑餑”,新海村展現出一片“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里下河特色水美鄉村景象。
“群眾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她時刻把群眾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用真心幫扶困難群眾。村里的七旬老人韋元玉患病在身,一人獨居,生活困難。只要邰俊琴有時間,她就去老人家里給老人送去溫暖的支持,聊聊家常,了解她的身體近況,聆聽他的需求。通過幾次交談后,她得知老人之前是竹編工人,她又主動幫老人聯系竹編私活,按件計酬,老人在家就能干活,原先貧苦的日子逐漸有了起色,老人斑駁的臉上也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肩扛村民的揪心事,心懷百姓的致富夢,秉持著一顆為民心,邰俊琴依然每天穿行在這片熟悉的鄉野間,播下種子,躬耕沃土,在“為民服務”的這條道路上繼續篤定前行。